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模式 > 文章详情

利润为王,回归商业本质



利润为王

-中国企业正在回归商业本质

作者:廖立新      红邦顾问机构董事长


2008年开始到迄今尚未结束,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象海啸般对很多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不断有大企业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名列其中?大企业曾经制造的神话,一个个面临破灭!

很多人不明白,劣质企业在经济转型期,被洗牌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何优秀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同样在劫难逃呢?
这场危机过后,人们真要重新思索和定位企业经营的理念与价值观了。一直以来,以规模经营为目标的企业经营理念受到严重挑战。
商业的本质是追求盈利、追求高投资回报的,而不是追求规模,一个企业再大规模,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也不是什么好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持续亏损,最终会资不抵债,破产倒闭!

拿破伦曾经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用到企业经营上,则可以改成:不想赚钱的企业,不是好企业。
衡量一个企业优秀与否,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在同样的资源投下,能否获得更高的商业回报。
企业的核心工作是,不外乎是围绕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来展开。以利润为中心,把握收入和成本两个基本点,这是所有工作的指挥棒。通过改善品质,优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来增加收入,但在保证客户满意同时,企业还要考虑效率的提升与成本的控制,最终使二者平衡,到达盈利之目标。
以规模经营为目标的企业,更多关注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对成本控制,内部效率提升,是关注不够的。
规模增长模式,是资源高消耗为代价的,表面上看,企业盈利规模也不小,而本质上,只是简单规模增长而已。虽然单位效率不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但是规模做起来了,最后也会有一定的利润。

但是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大部分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依靠资源消耗实现增长的模式,是无法持续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资源的稀缺,会造成价格不断攀升,企业利润不断被挤压。如果没有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盈利将越来越困难。
以中国经济为例,就是以高消耗为代价的规模驱动模式, GDP贡献只占全球几个百分点,却消耗了1/4,甚至1/3的资源。

过去这种追求规模为导向的广种薄收模式,到今天已走到了死胡同。
中国经济面临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中国企业也同样面临增长方式重大转变。
利润为王,目前正在成为大多数企业家的共识,这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经营正在回归商业本质。
以中国家电行业为例,各大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利润导向代替规模导向,正成为行业变革的主旋律。
创维集团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曾撰文指出,利润为王,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家的座右铭。我们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每一个延伸目标都要以利润作为核心,有了这条主线,决策要素就变得清晰简约。
海尔通过全方位创新变革推动自身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加速转型,企业战略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2010年海尔集团利润达到62亿元,同比增长78%。海尔集团表示,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尔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美的电器,2011年下半年,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战略转型”提上日程,“从注重增长数量向注重增长质量转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型”,成为美的转型变革的三大战略发展思路,战略转型实施半年多时间以后,这使得美的电器2012年一季度营收大幅下滑了41.78%,但是净利润同比增长22.39%,战略转型初步奏效。
2 012年,小天鹅电器公司经营思路进行重大调整,由“市场规模导向”向“利润增长导向”的转变,让企业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保持适度规模。
家电行业的大佬们,不约而同的实施战略转型,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增长模式的正处重大转变时期。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实际上回归了商业的本质。

中国企业竞争,经过了胜者为王、剩者为王,到今天利润为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抢占市场份额,迅速做大规模为目标。不论企业盈利如何,做大规模,就是成功,此为胜者为王。
第二个阶段,企业为了做大规模,进行白热化的价格战,使一部分企业被洗牌出局,企业能够活下来,就是成功,此为剩者为王,
第三家阶段,企业从追求规模,向追求利润转型,是否获得更多利润,成为企业成功的标志,此为利润为王。

第一、二阶段的竞争是粗放的,低效率的,非理性的,而第三阶段,利润为王,则是以高效,集约,精细化为特点的经营,企业经营理性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我们可以预测,随着2008年开始的这场经济危机,目前进一步探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面临挑战和接受经济海啸洗礼后,会逐步理性回归到商业的本质。那就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的本质是逐利的,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