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利润管理 > 文章详情

您知道自己的企业到底赚了多少钱?



-企业该如何核算利润

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核算利润方法不同,其客观性、准确性及对经营决策指导也不同。
传统会计核算利润是完全成本法,管理会计用的边际成本(变动成本)法。
管理会计比传统会计更能客观反映企业盈利状况,您的企业是否运用了呢?

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说明问题:
某企业当月生产10万个产品,售价是100元/个。其中每件产品材料成本为60元,直接人工费为8元,变动制造2元(能源),每件促销赠送成本为3元,销售提成,每件2元。当月固定制造费为60万元、固定销售费用50万元、财务费用20万元、管理费用为50万元。当月销售8万个。计算当月利润是多少?

传统会计的核算方法:
单位生产成本: 材料60元+直接人工8元+变动制造2元+固定制造分摊60万元/10万个=76元。
销售收入:100元个*8万个=800万元
减:销售成本  8万个*76元/个=608万元
毛利: 192万元
减:期间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50万+财务费用20万+管理费用50万+8万个*(促销3元、个+提成2元/个)=160万元
利润:32万元
库存资产:2万个*76元/个=152万元

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
单位生产成本:材料60元+直接人工8元+变动制造2元 =70元。
销售收入: 100元个*8万个=800万元
减去:销售成本(全部变动): 8万个*(变动制造70元、个+变动销售(促销3元/个 +提成2元/个)元=600万元
贡献毛益:800万-600万=200万元。

减:全部固定 60万+ 50万+20万+50万=180万元
利润:20万元。
库存资产:  2万个*70元/个=140万元

二种计算方法比较:
传统会计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中60万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全部分摊到10万个产品中,每个产品分摊了6元。在库存产品2万件中,共分摊了12万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库存资产多了12万元,因为有12万计提到产品成本中,当月少冲减费用 12万元,转化为了利润,这样利润客观上增加了12万元。但是库存产品一旦清理或跌价损失,企业造成财务上的损失会很大。
管理会计用的是边际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没有分摊到全部产品中去,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变动制造),固定制造费用,由所销售产品贡献到毛益在当月一次性冲减。但在计算毛利时,会将变动销售成本计算到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中去,这样能更客观的反应单位产品贡献边际利润的能力。因为固定制造费用,每月被冲减,库存产品的资产比传统会计的做法,要少了12万的资产,利润也少了12万。管理会计的做法,其实更科学,企业资产的价值更真实,所反应盈利情况也更客观。
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造成企业毛利率水平差异,传统会计核算中,毛利率19.2%,管理会计核算中,该企业毛利率为20%,相差0.8%。
产品生产成本,传统会计核算是76元,管理会计核算是70元。前者每件摊销了6元固定制造成本,后者只可虑产品生产变动成本。

在经营实践中,中国90%以上的企业,采用传统会计的完全成本法,很多公司在核算产品成本时,预提固定费用十分离谱,除了预提固定制造成本外,还将期间费用的一部分也分摊到单位产品成本中,造成产品生产成本虚高,毛利率特低,企业面临价格竞争或促销时,变得缩手缩脚。
传统会计的完全成本法分摊固定制造费用到单位产品中,但是在计算产品毛利时,又忽视了销售变动成本,这样使企业在做年度经营目标规划与预算时,无法准确反映经营情况,使企业的决策变得客观性与可靠性不高。无论是在做总体决策,还是某个订单决策方面,都会产生偏差。
假如该企业生产能力有富余,某客户一个订单50万个,单位价格为73元,如果按完全成本法,这个订单时无法接的,因为每个产品成本都是76元,会亏损,企业会放弃这个订单。但是按边际成本法决策,这个订单每个产品可以产生3元的边际贡献,订单可以带来150万的边际利润。这150万可以消化固定成本,如果固定成本已全部消化这150万则是企业额外获得的利润。完全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的差别,使企业做出不同的决策,造成150万元利润的差别。
笔者力主管理会计思想,在涉及到利润管理的相关文章及课程中,全部采取管理会计的思想,运用边际成本法原理,来展开相应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