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以心为本 止于至善!
稻盛和夫始终认为:无论是在人生中还是在事业上,要产生最佳结果,对事物的思考方法和心态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事业和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人心。
“爱”、“诚”和“和谐”决定着一个人的心性。
自己之喜悦的心性就是“爱”;为社会和他人着想就是“诚”;以不仅希望自己而且还希望周围的人都始终幸福生活之心,达到“和谐”状态。诚、爱、和谐=敬天爱人。
稻盛和夫为何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呢?
稻盛和夫给出的理由是,“儒教、道教乃至日本佛教对我的思想形成都有很大影响,我的思想和哲学对中国人具有极高的亲和力”。
同时,“中国商业界正在谋求消除美国式合理商业理念带来的弊端,正在寻找新的商业规范。稻盛和夫扎根于中国传统、从如何做人出发的稻盛经营哲学抓住了迷茫的中国人的心”。
稻盛和夫在书中写道:“我现在所搞的经营是‘以心为本’的经营。换句话说,我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去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中心点进行的。
”经营者只要以“爱”、“诚”和“和谐”之心为基础,用“关怀同情他人之心”与人进行心灵相交,就能打动他人之心,从而确立人与人之间无比坚固的信赖关系,相互信任的同仁共同干一番事业,无疑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稻盛和夫的企业经营思想可以归纳为: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是决定企业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因素。
一、工作是磨炼灵魂的道场
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经营。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问题。
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哲学,并不懈努力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这样的话,企业就一定能发展,一定能保持长期的繁荣。
同时,稻盛和夫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稻盛和夫们的人生,就由稻盛和夫们的心灵来创造。
稻盛的体悟,给了我们一个相当重要的启示:当对一个追求目标有着强烈的持续的渴望时,丢掉成见,苦苦思索体悟,事先能够清晰“看见”那个崭新的结果。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意象,就不会有崭新的成果出现。
二、人生方程式
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其实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稻盛和夫毕业于日本的地方大学,绝对不是才能出众的人。
为了鼓励自己奋发图强,稻盛和夫不相信只靠能力就能决定人生或经营的成败。不管能力是否出众,只要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地去生活,充满热忱地去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今年稻盛和夫已经79岁了,回首近80年的人生之路,对于这一点稻盛和夫已经深信不疑。
所以,从年轻时起,稻盛和夫就想出了一个关于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观察许多人的人生,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企业经营亦是如此,有人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却怎么也不见起色。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稻盛和夫从年轻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想出了上述这个方程式。
三、以善恶,不以得失来做判断
释迦牟尼教诲稻盛和夫们,“欲望”“愤怒”“愚痴”这三种本能,是人所有的烦恼中最难驾驭的,称之为“三毒”。如果对自己的思想放任不管,人心就会被这“三毒”占满。必须做出努力,哪怕在心中根植一点善念、一点善心。
人是“思想”的主人,人格的创造者,自己环境和命运的设计者。在心里种下美丽的花草种子,精心照料,就可以结出丰硕的成果。反之,如果疏忽了照料,就会招致杂草丛生。因此,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经营。
人既有善良之心也有邪恶之心。尽量抑制只要自己好就行的这种利己的想法,而让善良的利他之心更多地占据稻盛和夫们的心灵。这就是做修行、修养,就是塑造人格。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帮助稻盛和夫们对事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敬天爱人,自利利他
在商海中历经浮沉的稻盛和夫,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刻,也没有忘记心灵的追求。他一直在潜心研究哲学与宗教,始终都在追问一个终极问题:“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哲学”的根本就是——“敬天爱人,自利利他”,这不仅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经营哲学的根本。
“ 敬天爱人”也是京都陶瓷公司的经营座右铭,来自于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的领袖西乡隆盛。西乡隆盛是中国哲学家王阳明的忠实信徒,所谓“敬天”,即遵从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不逆天而行;而“爱人”,便是由人的本性出发,自然为人。
而“自利利他”,即“自利则生,利他则久”,就是人须利己,但只有同时具备利他之心,才能真正幸福。自己获利的同时,也要造福他人。无论京都陶瓷还是KDDI,都属于行业内利润率高,但绝不刻意抬高价格或是采取恶性竞争手段的公司,经商道德有口皆碑。
来源:核心商业机密